专业代码070101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数学问题,能够在中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为国家输送研究生及其它数学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
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践问题等基本能力。
3.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能力,掌握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4.熟悉中小学数学以及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状况、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一些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比较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卫生习惯。
8.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主干学科
数学
四、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建模与实验、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学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军训。
六、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课时比例(%)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
通识课程  | 必修  | 554  | 24  | 36  | 21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520  | 22  | 30  | 18  | |
专业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416  | 18  | 25  | 15  | 
专业方向课程  | 选修  | 176  | 8  | 11  | 7  |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304  | 13  | 19  | 11  | |
素质课程  | 选修  | 192  | 8  | 12  | 7  | |
实践课程  | 技能课程  | 选修  | 160  | 7  | 10  | 6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 26  | 115  | |
合计  | 
  | 2322  | 100  | 169  | 100  | |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9学分
专业负责人郭曙光二级学院负责人郭曙光教务处长陈克军教学院长曹 健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及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第七 学期  | 第八 学期  | ||
报到、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8  | 18  | 17  | 17  | 17  | 0  | 4  | 107  | 
复习考试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 1.5  | 10.5  | 
专业实践  | 
  | 
  | 
  | 1  | 1  | 1  | 20  | 
  | 23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12  | 12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机动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 0.5  | 3.5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3.5  | 39.5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1.5  | 197.5  | ||||
 附件:能力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