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金融及生产经营等企事业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信息处理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方法。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
5.了解若干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三、主干学科
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
四、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atlab与科学计算、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Java高级技术与Web技术与网页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实验与项目实训,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六、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课时比例(%)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
通识课程  | 必修  | 554  | 23.24  | 36  | 21.30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520  | 21.81  | 30  | 17.75  | |
专业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486  | 20.39  | 27.5  | 16.27  | 
专业方向课程  | 选修  | 248  | 10.40  | 15.5  | 9.17  |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200  | 8.39  | 12.5  | 7.40  | |
素质课程  | 选修  | 192  | 8.05  | 12  | 7.10  | |
实践课程  | 技能课程  | 选修  | 184  | 7.72  | 11.5  | 6.81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 24  | 14.20  | |
合计  | 
  | 2384  | 100  | 169  | 100  | |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9学分
专业负责人陈友朋二级学院负责人郭曙光教务处长陈克军 教学院长曹健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及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第七 学期  | 第八 学期  | ||
报到、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  | 2  | 
  | 
  | 
  | 
  | 
  | 
  | 
  | 2  | 
课堂教学  | 16  | 18  | 18  | 17  | 17  | 17  | 0  | 4  | 107  | 
复习考试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0  | 1.5  | 10.5  | 
专业实践  | 
  | 
  | 
  | 
  | 
  | 1  | 18  | 
  | 19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12  | 12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机动  | 0.5  | 0.5  | 0.5  | 1.5  | 1.5  | 0.5  | 2  | 0.5  | 7.5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3.5  | 39.5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1.5  | 197.5  | ||||
附件:能力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