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依托学校积淀深厚的教师教育传统和优势,贯通职前-入职-职后培养路径,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强化实践,培养热爱农村教育,能够适应和引领农村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理想信念坚定、数学学科特质鲜明突出的“333”未来卓越教师。
二、培养要求:
1、“三基”目标
“333”未来卓越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涵盖“三基”,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即数学教师教育方向应当开设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基础知识,即数学专业主干课程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指未来到农村从事数学教学的“三字一话”、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等。
2、“三能”目标
“333”未来卓越教师要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具备“三能”,即“通用能力+核心能力+研究能力”。通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交际交往与他人及沟通能力等;核心能力,即未来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革新等的能力。
3、“三有”目标
“333”未来卓越教师还要有强劲的发展潜力,达到“三有”,即“有奉献精神+有专业视野+有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即乐于奉献农村教育,立志扎根农村学校,有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况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意志品质;专业视野,即能站在本专业前沿,拓宽眼界,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最新成果,并努力融化到自我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理论以及教育见习实习之中;创新精神,即能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类困惑与问题,积极探索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在课程设计、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实践,注重学思结合,培养教学对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数学。
四、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建模与实验、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军训。
六、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课时比例(%)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
通 识 课 程  | 必修  | 554  | 26  | 36  | 22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508  | 24  | 34  | 21  | |
专业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368  | 17  | 22  | 13  | 
专业方向课程  | 选修  | 128  | 6  | 8  | 5  |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160  | 7  | 10  | 6  | |
素 质 课 程  | 选修  | 192  | 9  | 12  | 7  | |
实践课程  | 技 能 课 程  | 选修  | 240  | 11  | 15  | 10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 /  | 27  | 16  | |
合计  | 2150  | 100  | 164  | 100  | ||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4。
专业负责人郭曙光 二级学院负责人郭曙光 教务处长汤克明 教学院长 戴斌荣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及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第七 学期  | 第八 学期  | ||
报到、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  | 2  | 2  | |||||||
课堂教学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0  | 2  | 98  | 
复习考试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10.5  | |
专业实践  | 1  | 1  | 1  | 1  | 18  | 22  | |||
毕业论文(设计)  | 10  | 10  | |||||||
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机动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4.5  | 7.5  |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3.5  | 39.5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1.5  | 197.5  | ||||
附件:课程安排表能力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