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1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熟练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及发展潜力,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能够满足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识知识、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并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与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具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班级、学校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通识性知识、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知识;
2.掌握本专业教学基本技能;具有所任教学科的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
3.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学思结合,培养教学对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了解并掌握农村中学数学课堂观察、教育调查、文献整理、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5.具有数学建模、数学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数学。
四、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教学论、教育学基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
五、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课时比例(%)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通识平台课程  | 必修  | 580  | 22.91  | 33  | 19.41  | 
选修  | 240  | 9.48  | 15  | 8.82  | |
专业平台课程  | 必修  | 592  | 23.38  | 32  | 18.82  | 
专业课程  | 必修1  | 192  | 7.58  | 12  | 7.06  | 
必修2  | 176  | 6.95  | 10  | 5.89  | |
选修1  | 400  | 15.80  | 25  | 14.71  | |
选修2  | 352  | 13.9  | 11  | 6.47  |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 /  | 32  | 18.82  | 
合计  | 2532  | 100  | 170  | 100  | |
其中,独立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42学分,占总学分24.71%。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8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70学分。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及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第七学期  | 第八学期  | |||
报到、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  | 2  | 2  | ||||||||
课堂教学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96  | |||
复习考试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9  | |||
专业实践  | 2  | 18  | 2  | 22  | ||||||
毕业论文(设计)  | 14  | 14  | ||||||||
机动  | 0.5  | 2.5  | 2.5  | 2.5  | 0.5  | 2  | 2.5  | 2  | 15  |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3.5  | 39.5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1.5  | 197.5  | |||||
专业负责人 陈友朋 二级学院负责人 郭曙光
附件: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