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2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科技、教育、金融及生产经营等企事业部门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软件开发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开发工具,具有一定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掌握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能熟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4.熟悉软件行业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
6.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
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基础。
五、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课时比例(%)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通识平台课程  | 必修  | 580  | 23.35  | 33  | 20.00  | 
选修  | 240  | 9.67  | 15  | 9.09  | |
专业平台课程  | 必修  | 592  | 23.83  | 32  | 19.39  | 
专业课程  | 必修  | 336  | 13.53  | 19  | 11.52  | 
选修1  | 352  | 14.17  | 22  | 13.33  | |
选修2  | 384  | 15.46  | 12  | 7.27  |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  | /  | 32  | 19.39  | 
合计  | 2484  | 100  | 165  | 100  | |
其中,独立实验和集中性实践教学41学分,占总学分24.85%。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8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及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第七学期  | 第八学期  | |||
报到、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  | 2  | 2  | ||||||||
课堂教学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96  | |||
复习考试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9  | |||
专业实践  | 1  | 1  | 1  | 1  | 1  | 18  | 23  | |||
毕业论文(设计)  | 16  | 16  | ||||||||
机动  | 0.5  | 1.5  | 1.5  | 1.5  | 1.5  | 1.5  | 2  | 2  | 12  |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3.5  | 39.5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
学年周数  | 52  | 52  | 52  | 41.5  | 197.5  | |||||
专业负责人 李高林 二级学院负责人 郭曙光
附件:课程体系